每个月大约有5000名游客穿过圣心大教堂的大门。一些人来参加路易吉·格雷戈里(Luigi Gregori)精心绘制的天花板下的弥撒,而另一些人则来欣赏Ivan Meštrović著名的piet 雕塑,或者听宏伟的5000管Murdy Family管风琴。还有一些人来参观圣髑礼拜堂,了解大教堂的丰富历史。

The Basilica of the Sacred Heart has ornate white columns with gold and blue details on either side of the nave. The tall, arched ceilings are covered in elaborate murals depicting heavenly scenes. A Catholic alter with three candles on each side of a tall golden tabernacle tower is the central focus of the image.
圣心大教堂。Matt Cashore摄。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穿过那些宏伟的双层门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就在下面一层的小教堂。在这里,墙上没有精美的壁画,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玻璃窗,但在木制长椅之间,你会发现一个大理石墓穴,上面刻着拉丁碑文:

“这里长眠着奥瑞斯提斯·a·布朗森,他谦卑地承认了真正的信仰,过着完整的生活,并通过写作和演讲勇敢地捍卫了他的教会和国家,尽管他的身体可能已被死亡夺走,但他的思想努力仍是不朽的天才纪念碑。”

A marble crypt embedded into a concrete slab bears a cross etched on its face.
威廉·费伦的墓穴。芭芭拉·约翰斯顿摄。

威廉·费伦(William Phelan, 1793-1856)是巴黎圣母院的早期捐助者,也是圣十字修女会的安吉拉(Angela)的继父,他也被埋葬在大教堂正殿正下方的小教堂里。他的地穴不易进入,因此比奥瑞斯忒斯·a·布朗森的地穴保存得更好。

奥瑞斯特斯·奥古斯都·布朗森是埋葬在大教堂下的两个人之一,他既不是圣母院的学生,也不是圣母院的教职员工。事实上,没有他访问过这所大学的记录。然而,他最后安息的地方表明,他在圣母大学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他是如何在校园里找到这么一块令人垂涎的墓地的呢?

布朗森1803年出生于佛蒙特州,他并不是在天主教家庭长大的。事实上,在他的一生中,他九博体育研究了许多不同的宗教,在每个宗教中寻找真理和意义。直到1844年,布朗森在接受了圣十字学院创始人本尼迪克特·约瑟夫·芬威克主教的洗礼后,才被天主教会接受。

尽管出身普通,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布朗森被认为是19世纪早期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个多产的作家,布朗森为《波士顿季刊评论》和后来的《布朗森季刊评论》写了惊人的250万字,巩固了他作为美国最多产作家之一的地位。他早期的许多文章都以政治和民主为中心。然而,在皈依天主教后,波士顿的菲茨帕特里克主教鼓励他更多地关注神学。他对教育大众的奉献精神为他赢得了圣约翰学院(后来的福特汉姆大学)和诺维奇大学的荣誉学位。

最终,他的作品引起了一位年轻而雄心勃勃的法国牧师的注意,这位牧师刚刚移民到美国,开办了一所天主教大学。多年来,爱德华·索林牧师和布朗森建立了一段异地友谊。应索林神父的要求,布朗森为圣十字会旗下的《圣母颂》出版社(Ave Maria Press)杂志写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关于圣母的文章赢得了由圣母玛利亚主办的比赛。(据传奖金是200美元的黄金;然而,在最后一刻,索林神父决定选出两位获奖者,而不是一位,这让布朗森非常懊恼。)

A handwritten letter from Father Edward Sorin to Orestes Brownson is on the left and a scanned image of an essay written by Brownson for the Ave Maria is on the right.
左边是一封索林神父写给布朗森的手写信,赞扬他为《纽约时报》写的第一篇文章 万福玛利亚. 右边是扫描页 万福玛利亚刊登了布朗森关于圣母玛利亚的获奖文章。图片经许可使用。由大学档案馆提供。

索林神父在1862年邀请布朗森到这所大学教书,但他当时正在竞选美国众议院的席位,拒绝了这个邀请。当他竞选国会议员失败时,布朗森接受了索林神父的邀请,尽管他“对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的服务感到震惊”,并表示他的“健康状况不允许这样做”。他的信中提到了在芝加哥见面的日期,但没有记录显示他曾经去过那里。直到1865年,两人之间的下一次有记录的通信一直持续到1876年布朗森死于肺炎前不久,享年72岁。

Clip of New York Times article on the re-internment of Orestes Brownson
《纽约时报》,1886年公共领域。

他最初被埋葬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但在1886年6月,他被重新埋葬在圣心教堂的布朗森纪念教堂,后来被称为圣心大教堂的地穴教堂。

索林神父对布朗森的评价很高,他将位于主楼东侧的第一批宿舍之一命名为布朗森大厅。它容纳17岁及以上的学生,而西翼名为卡罗尔厅(Carroll Hall),容纳13至17岁的学生。后来,在1945年,主楼的两翼被转换为办公空间,容纳了各种部门。直到1965年,圣母大学才重新拥有了布朗森大厅。当时,在圣母玛利亚出版社搬到道格拉斯路后,圣母大学悄悄地把这个名字给了这家出版社的旧址。

A map of the University's main building from 1885 shows the left and right wings as dormitories. It also shows the building to the left as the Convent of Sisters of Holy Cross. Later the building labeled Printing and Mailing will be renamed to Brownson Hall.
1885年5月,桑伯恩地图公司提供的桑伯恩火灾保险地图。国会图书馆,地理和地图部,桑伯恩地图集。经允许使用。
A photo of Brownson Hall. Ivy grows on the south-facing wall. The building is long with two rows of windows. It's visibly aged with rusted bricks and damaged roof tiles.
在2019年拆除之前的布朗森大厅。Matt Cashore摄。
The upper floors of Remick Family Hall contrast a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Yellow bricks of the wall are lined with a row of rectangle windows. The greyish-green clay tiles line the roof where another row of windows can be seen.
雷米克家庭会堂位于布朗森会堂的旧址。Matt Cashore摄。
Yellow bricks of Sorin Hall are dotted with windows. The roof is lined with greyish-green clay tiles.
扩建后的索林大厅使用的砖块来自拆毁的布朗森大厅。Matt Cashore摄。

2019年,这座布朗森大厅被拆除,以便建造雷米克家庭大厅。如今,这里是天主教教育联盟(Alliance for Catholic education)的所在地——与这个曾经以一位致力于天主教教育的人的名字命名的地方非常合适。2022年,从拆除中保存下来的砖块被用来扩建索林大厅。

Painting of Orestes Brownson
俄瑞斯忒斯布朗森。维基百科提供。

虽然布朗森对促进美国的天主教信仰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问题仍然存在:为什么是他?

大教堂的旅游和接待协调员凯蒂·佩尔斯特可能有答案。根据佩尔斯特的说法,索林神父的设想是把美国天主教徒——尤其是学术上的美国天主教徒——葬在大教堂里,“这样我们就能记住他们在美国天主教会所做的工作,”她说。

“即使他们不是圣人,也不是特别受人尊敬的人,”她分享说,“对大学来说,有天主教平信徒的榜样是很重要的。”她说,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没有更多的美国天主教九博体育被埋葬在大教堂里。

据称,布朗森曾表示希望在巴黎圣母院度过最后的日子,但在此之前就去世了。也许正是由于他对这所大学的钦佩,他的儿子亨利·f·布朗森(Henry F. Brownson)将他在1882年至1887年间收集和整理的20卷作品全部捐赠给了巴黎圣母院档案馆,他写道:“收集它们是一种快乐和安慰,这样它们就可以保存下来,让后代更好地欣赏它们。”

哈佛大学与布朗森家族的关系并没有就此结束。亨利的儿子菲利普·v·d·布朗森曾在这所大学学习,但由于试图参加超出规定的课程而被短暂休学。他于1888年毕业,作为班级的致告别辞的代表,获得了希腊语和道德哲学的第一名。几年后,在1892年,大学授予亨利·f·布朗森Laetare奖章,以表彰他翻译弗朗西斯科·塔尔杜奇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一生》。亨利的女儿约瑟芬·d·布朗森(Josephine D. Brownson)也因其对天主教教育联盟的贡献而于1939年获得了Laetare奖章。直到今天,亨利和约瑟芬是仅有的两位相关的Laetare奖章获得者。1950年,该大学举办了纪念奥瑞斯特斯·a·布朗森诞辰150周年的研讨会。

布朗森多产的作品在时间中引起共鸣,在美国天主教的编年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与大学的联系,通过他与有远见的索林神父的关系锻造,谈到了对更高呼唤的共同奉献。留下的遗产提醒我们,直到今天,真理的追求者和信仰的捍卫者仍在继承索林神父的使命,继续成为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

加入圣母院故事邮件列表

订阅我们每月的时事通讯,永远不要错过最新的功能。